/  行政办公系统  /  财务办公系统  /  社交媒体:

【广州日报】社会多方助力下,他们在撕下“残障”的标签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9-12-10      点击人次:5173



  那是和她过往的经历全然不同的一瞬——7岁的小钰站在舞台中央,独自一人。一束灯光从舞台上方打到了她的白衬衫和黑裙子上,温暖、耀眼——在光的衬映下,小女孩闪闪发亮。

 

  不再是别人主动走近自己的世界了。麦克风挂在小钰的耳边,她适应了一下灯光。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台下是300多张陌生的面孔,相较舞台上的闪亮,黑压压一片。在小钰看不到的互联网上,还有近30万人注视着这一幕。

 

  在小钰背后,一片偌大的背景墙印着“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和众多参赛选手一样,她的人生刚开始便无奈迎来了听力障碍。障碍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随而来的“失去声音”“失去连接”。

 

  海伦·凯勒说,“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然而,不久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人士在广州齐聚一堂,登上了这个舞台。随着音乐的萦绕,诗从喉咙发出至口上,通过麦克风,传递到了近30万人的耳中。

 

  “不是怜悯,而是震撼”“美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重构他们的信心和力量”……在广州,这样一场场大型残健共融活动正在兴起,给这片土地的人们撕下关于“残障”的标签,开始彼此连接。这背后,不仅仅是残障人士主动走了出来,社会爱心力量更支撑起这些美好的可能性。

 

走出孤独的世界,困难又期待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可连我都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忽然又会变得很小……”不久前,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号报告厅,小钰站到了舞台上,朗诵《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在舞台的灯光打下来前,她只是广州狮岭振兴第二小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在校成绩优秀、在少年宫学习画画、跳舞,并参加相关比赛获得优秀奖……她的这些表现,显示出她和任何一个普通的7岁女孩并无不同。只是有时,挂在左耳的助听器悄悄提醒她:生活一直伴随听力障碍的挑战。

 

  “大概在她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有严重的听力障碍。” 小钰妈妈回忆道,因为“听力障碍”的标签,小钰的生活突然出现很多“不同”,未来的人生轨迹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因为对声音的感知力变弱,人容易变得不自信。

 

  小钰妈妈说,听力障碍隔绝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甚至在与普通人相处时,她很容易就会被遗忘:“比如在普通学校上学,大家有时就会忽略,像小钰这样的孩子其实需要靠得更近才能听得更清。”

 

  漫长的学习生涯里,有的听力障碍孩子需要坐靠前位置,还有的在英语学习和学业考试上客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在小钰妈妈看来,大部分人似乎对听障孩子的需求了解得并不多,这也导致了听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距离逐渐拉开。

 

  “小钰的听力障碍情况其实达到中重度了,有的专家提议她学手语。”当小钰妈妈听到医生给出的确诊后,既悲伤又沉重。然而,小钰妈妈并没有放弃。一开始,她希望孩子能跟身边的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所以带着孩子坚持了一年的语训康复,自己每日全心陪伴,带着小钰到各种环境进行情景教学,并进行大量的亲子阅读,还让小钰入读普通的小学和幼儿园,希望帮助她跑回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起跑线。

 

  无论是在助听器的帮助下认真感知陌生的声音,还是通过声音的比较学习发声说话,小钰和其他孩子的距离正在一点点地缩减,直到这一刻真实地来临——小钰成为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灯光泻下,小钰对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灯光有些无所适从,不自觉地举起左手挡了挡。台下坐满了一排又一排的人,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还有数十万人准备着倾听她的声音。她缓了过来,调整了一下状态,稚嫩的声带开始振动,那个“可大可小的小孩”从灯光中冒了出来。“妈妈爸爸上普陀山去玩。我说:‘带我去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回答我说:‘你不能去!你还太小!’”她嘟着嘴,诗歌循着麦克风放大,声音和她的眼睛一样灵动。

 

  比赛结束了,小钰获得朗诵组的第一名。她一整天的兴奋和欢跳,都看在小钰妈妈欣慰的眼里。她回忆道,女儿那天得意地问着自己“你知道我为什么能拿第一名吗”,那一刻,她心里想的都是——“很感激,孩子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展现自己。”

 

  “拿了奖,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她简直就把自己当作‘小明星’了!”在小钰妈妈看来,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距离并非一直在扩大,只要从康复开始,主动地融入普通的生活里,坚持下去,抓住机会,人生会多出许多这样的闪光瞬间。

 

自己一个人,很难从中走出去

 

  当生命中出现了舞台,美好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这不仅仅只是对小钰而言。和小钰不同的年龄组别中,还有从河南家乡前往广州比赛的25岁女孩阿莞,她朗诵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春天里的人》也获得了一等奖。

 

  阿莞有着光鲜的履历——她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08年,作为河南的唯一入选者,和全国320名听障人士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出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

 

  然而,她并非生来就是“励志人物”。相反,她的经历和几乎所有的听障人士没有什么不同。3岁那年,她的幼儿园老师发现她不仅说话含混不清,听力似乎也有问题。医生检查发现,阿莞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

 

  “已经聋了,不能再让她哑!”从那之后,阿莞的母亲张朝霞就要求她每天佩戴助听器,逐字矫正发音。这样的练习不断重复,从字词到句子,从听说到读写,直到她克服了学习语言的一道道难关,得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而一次次登上展现自我的舞台,也让人开始相信人生的无数可能性。在广州的舞台上,阿莞面对每一个人的注视,灌注着自我的期望,轻轻地朗诵着一首美好的诗——“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春天里的人。”她说,自己一直在证明“戴着助听器一样能说得很好”。

 

  获得成年组三等奖的华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程千晔,也有着类似的感受。这次,她在舞台上朗读的是《致橡树》。在接受采访时,她的思绪回到了2004 年春节的某一天——那天,她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虽然有听力障碍,但程千晔一直在普通学校上课。中学时,由于考到了外区的学校,人生地不熟,没有什么朋友,她变得日益沉默,加上课程学业压力增加,自己的反应也因为听力的问题慢半拍,她好像变成了同学中的“怪人”,与同学们之间日渐疏离。

 

  直到高中,这种状况才开始变化。当她意识到,不被更多地理解和接纳,可能一部分来自于自己没有表达,因此决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短处”——听力障碍有可能不会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时,作为课代表的程千晔主动走上了讲台,讲述了自己的听力情况和求医经历,并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不同。

 

  彼此的“连接”,带来的是同学们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从此以后,程千晔跟班里的同学相处变得自然、融洽。老师们也对她格外“照顾”,在她听不清的时候会提高声音,或是重复几遍;课后问老师问题,老师为了让她更清楚了解答案,还会直接在书上写下讲解。一种过去缠绕身边的感觉正在消失,那一刻,程千晔没有感觉到自己是“麻烦”“负担”。

 

  舞台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的人生,由不同的舞台构成,在此期间,总能不断地成长,不停遇见美好。广东省聋人协会主席范宜涛告诉记者,舞台意味了许多的可能性。他能体会到,这个舞台对选手们意味着什么——时间回到比赛前一周,不少人早早准备好了行李前往广州,比赛联系群“炸开了锅”,每天大家兴奋地聊到深夜;比赛当天,有些选手上台后,激动得全身发抖;如今,比赛已经结束一周了,群里还是热闹非凡。

 

  大型的互动活动,尤其是朗诵比赛,对于残障人士有着莫大的意义。范宜涛深知,残障人士的整体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所有人都能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乐观、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举办听障朗诵大赛,在健全人士看来,或许只是普通的朗诵的活动,但对于参与的听障人士来说,却意味着他们成功迈过了一道槛,拥有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获得了更好融入社会的机会。

 

社会多方助力,撕下“障碍”标签

 

  人生的舞台随着人的成长由小变大,可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却不一定如此。不再沉默在无声的世界里,而是努力走出去,发出声音,单凭自己的力量,难度很大。范宜涛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虽然广东省聋协每年举办十多场类似的大型活动,但能够真正连接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大型联合活动还是比较少。

 

  不过,记者留意到,近来广州已开始改变社会各方“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多方合力促进残健共融的局面,并因此创造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比如此次听障朗诵大赛便得到了广东狮子会的大力支持。

 

  “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初步尝试合作。”广东狮子会会长詹晓阳告诉记者,广东狮子会成立于2002年,由原广东省人大常委、时任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郭德勤担任创会会长,是经国务院特别批准,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

  “我们和残联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詹晓阳回忆道,广东狮子会创会没多久后,便开始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截至2016年12月,广东狮子会的“视觉第一”行动让国内48136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在詹晓阳看来,社会组织和聋人协会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广东狮子会本身具有社会资源聚拢的优势,而聋人协会则在服务对象需求和情况上可以精准对接,当合作促成的时候,就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社会各爱心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州该场听障朗诵大赛成为对听障群体影响较大的全国性活动,仅网易直播浏览量就超过28万。詹晓阳表示,如今双方已经开始全方位的合作和资源对接,希望将各类残健共融活动开展得更好。

 

  “当面对残障人士,心不再疏离,而是逐渐靠近的时候,对‘障碍’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获得更多直面的勇气。”在詹晓阳多年的帮扶经历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残障女孩小雁,这是一个坚强、乐观和独立的女孩,在获得帮助后,她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支撑着整个家庭,与此同时,她不忘自己曾经获得的帮助,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着爱和希望——这是她面对“障碍”的态度,也用自己的态度影响更多的人。

 

  面对自己的“障碍”,仍然能快乐、微笑地好好生活下去,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注定成为“励志”的对象吗?詹晓阳并不觉得如此。在他看来,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的“障碍”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突破自己因为“障碍”而设下的藩篱,相信可能的无限,而对于希望世界更加完整和美好的健全人士来说,除了正视他们的“障碍”和需求,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构信任,支撑他们相信,在社会的精彩舞台上,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能翩翩起舞、高声歌唱的一员。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林琳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那是和她过往的经历全然不同的一瞬——7岁的小钰站在舞台中央,独自一人。一束灯光从舞台上方打到了她的白衬衫和黑裙子上,温暖、耀眼——在光的衬映下,小女孩闪闪发亮。

 

  不再是别人主动走近自己的世界了。麦克风挂在小钰的耳边,她适应了一下灯光。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台下是300多张陌生的面孔,相较舞台上的闪亮,黑压压一片。在小钰看不到的互联网上,还有近30万人注视着这一幕。

 

  在小钰背后,一片偌大的背景墙印着“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和众多参赛选手一样,她的人生刚开始便无奈迎来了听力障碍。障碍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随而来的“失去声音”“失去连接”。

 

  海伦·凯勒说,“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然而,不久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人士在广州齐聚一堂,登上了这个舞台。随着音乐的萦绕,诗从喉咙发出至口上,通过麦克风,传递到了近30万人的耳中。

 

  “不是怜悯,而是震撼”“美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重构他们的信心和力量”……在广州,这样一场场大型残健共融活动正在兴起,给这片土地的人们撕下关于“残障”的标签,开始彼此连接。这背后,不仅仅是残障人士主动走了出来,社会爱心力量更支撑起这些美好的可能性。

 

走出孤独的世界,困难又期待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可连我都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忽然又会变得很小……”不久前,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号报告厅,小钰站到了舞台上,朗诵《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在舞台的灯光打下来前,她只是广州狮岭振兴第二小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在校成绩优秀、在少年宫学习画画、跳舞,并参加相关比赛获得优秀奖……她的这些表现,显示出她和任何一个普通的7岁女孩并无不同。只是有时,挂在左耳的助听器悄悄提醒她:生活一直伴随听力障碍的挑战。

 

  “大概在她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有严重的听力障碍。” 小钰妈妈回忆道,因为“听力障碍”的标签,小钰的生活突然出现很多“不同”,未来的人生轨迹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因为对声音的感知力变弱,人容易变得不自信。

 

  小钰妈妈说,听力障碍隔绝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甚至在与普通人相处时,她很容易就会被遗忘:“比如在普通学校上学,大家有时就会忽略,像小钰这样的孩子其实需要靠得更近才能听得更清。”

 

  漫长的学习生涯里,有的听力障碍孩子需要坐靠前位置,还有的在英语学习和学业考试上客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在小钰妈妈看来,大部分人似乎对听障孩子的需求了解得并不多,这也导致了听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距离逐渐拉开。

 

  “小钰的听力障碍情况其实达到中重度了,有的专家提议她学手语。”当小钰妈妈听到医生给出的确诊后,既悲伤又沉重。然而,小钰妈妈并没有放弃。一开始,她希望孩子能跟身边的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所以带着孩子坚持了一年的语训康复,自己每日全心陪伴,带着小钰到各种环境进行情景教学,并进行大量的亲子阅读,还让小钰入读普通的小学和幼儿园,希望帮助她跑回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起跑线。

 

  无论是在助听器的帮助下认真感知陌生的声音,还是通过声音的比较学习发声说话,小钰和其他孩子的距离正在一点点地缩减,直到这一刻真实地来临——小钰成为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灯光泻下,小钰对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灯光有些无所适从,不自觉地举起左手挡了挡。台下坐满了一排又一排的人,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还有数十万人准备着倾听她的声音。她缓了过来,调整了一下状态,稚嫩的声带开始振动,那个“可大可小的小孩”从灯光中冒了出来。“妈妈爸爸上普陀山去玩。我说:‘带我去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回答我说:‘你不能去!你还太小!’”她嘟着嘴,诗歌循着麦克风放大,声音和她的眼睛一样灵动。

 

  比赛结束了,小钰获得朗诵组的第一名。她一整天的兴奋和欢跳,都看在小钰妈妈欣慰的眼里。她回忆道,女儿那天得意地问着自己“你知道我为什么能拿第一名吗”,那一刻,她心里想的都是——“很感激,孩子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展现自己。”

 

  “拿了奖,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她简直就把自己当作‘小明星’了!”在小钰妈妈看来,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距离并非一直在扩大,只要从康复开始,主动地融入普通的生活里,坚持下去,抓住机会,人生会多出许多这样的闪光瞬间。

 

自己一个人,很难从中走出去

 

  当生命中出现了舞台,美好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这不仅仅只是对小钰而言。和小钰不同的年龄组别中,还有从河南家乡前往广州比赛的25岁女孩阿莞,她朗诵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春天里的人》也获得了一等奖。

 

  阿莞有着光鲜的履历——她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08年,作为河南的唯一入选者,和全国320名听障人士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出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

 

  然而,她并非生来就是“励志人物”。相反,她的经历和几乎所有的听障人士没有什么不同。3岁那年,她的幼儿园老师发现她不仅说话含混不清,听力似乎也有问题。医生检查发现,阿莞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

 

  “已经聋了,不能再让她哑!”从那之后,阿莞的母亲张朝霞就要求她每天佩戴助听器,逐字矫正发音。这样的练习不断重复,从字词到句子,从听说到读写,直到她克服了学习语言的一道道难关,得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而一次次登上展现自我的舞台,也让人开始相信人生的无数可能性。在广州的舞台上,阿莞面对每一个人的注视,灌注着自我的期望,轻轻地朗诵着一首美好的诗——“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春天里的人。”她说,自己一直在证明“戴着助听器一样能说得很好”。

 

  获得成年组三等奖的华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程千晔,也有着类似的感受。这次,她在舞台上朗读的是《致橡树》。在接受采访时,她的思绪回到了2004 年春节的某一天——那天,她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虽然有听力障碍,但程千晔一直在普通学校上课。中学时,由于考到了外区的学校,人生地不熟,没有什么朋友,她变得日益沉默,加上课程学业压力增加,自己的反应也因为听力的问题慢半拍,她好像变成了同学中的“怪人”,与同学们之间日渐疏离。

 

  直到高中,这种状况才开始变化。当她意识到,不被更多地理解和接纳,可能一部分来自于自己没有表达,因此决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短处”——听力障碍有可能不会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时,作为课代表的程千晔主动走上了讲台,讲述了自己的听力情况和求医经历,并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不同。

 

  彼此的“连接”,带来的是同学们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从此以后,程千晔跟班里的同学相处变得自然、融洽。老师们也对她格外“照顾”,在她听不清的时候会提高声音,或是重复几遍;课后问老师问题,老师为了让她更清楚了解答案,还会直接在书上写下讲解。一种过去缠绕身边的感觉正在消失,那一刻,程千晔没有感觉到自己是“麻烦”“负担”。

 

  舞台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的人生,由不同的舞台构成,在此期间,总能不断地成长,不停遇见美好。广东省聋人协会主席范宜涛告诉记者,舞台意味了许多的可能性。他能体会到,这个舞台对选手们意味着什么——时间回到比赛前一周,不少人早早准备好了行李前往广州,比赛联系群“炸开了锅”,每天大家兴奋地聊到深夜;比赛当天,有些选手上台后,激动得全身发抖;如今,比赛已经结束一周了,群里还是热闹非凡。

 

  大型的互动活动,尤其是朗诵比赛,对于残障人士有着莫大的意义。范宜涛深知,残障人士的整体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所有人都能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乐观、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举办听障朗诵大赛,在健全人士看来,或许只是普通的朗诵的活动,但对于参与的听障人士来说,却意味着他们成功迈过了一道槛,拥有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获得了更好融入社会的机会。

 

社会多方助力,撕下“障碍”标签

 

  人生的舞台随着人的成长由小变大,可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却不一定如此。不再沉默在无声的世界里,而是努力走出去,发出声音,单凭自己的力量,难度很大。范宜涛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虽然广东省聋协每年举办十多场类似的大型活动,但能够真正连接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大型联合活动还是比较少。

 

  不过,记者留意到,近来广州已开始改变社会各方“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多方合力促进残健共融的局面,并因此创造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比如此次听障朗诵大赛便得到了广东狮子会的大力支持。

 

  “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初步尝试合作。”广东狮子会会长詹晓阳告诉记者,广东狮子会成立于2002年,由原广东省人大常委、时任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郭德勤担任创会会长,是经国务院特别批准,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

  “我们和残联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詹晓阳回忆道,广东狮子会创会没多久后,便开始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截至2016年12月,广东狮子会的“视觉第一”行动让国内48136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在詹晓阳看来,社会组织和聋人协会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广东狮子会本身具有社会资源聚拢的优势,而聋人协会则在服务对象需求和情况上可以精准对接,当合作促成的时候,就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社会各爱心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州该场听障朗诵大赛成为对听障群体影响较大的全国性活动,仅网易直播浏览量就超过28万。詹晓阳表示,如今双方已经开始全方位的合作和资源对接,希望将各类残健共融活动开展得更好。

 

  “当面对残障人士,心不再疏离,而是逐渐靠近的时候,对‘障碍’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获得更多直面的勇气。”在詹晓阳多年的帮扶经历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残障女孩小雁,这是一个坚强、乐观和独立的女孩,在获得帮助后,她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支撑着整个家庭,与此同时,她不忘自己曾经获得的帮助,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着爱和希望——这是她面对“障碍”的态度,也用自己的态度影响更多的人。

 

  面对自己的“障碍”,仍然能快乐、微笑地好好生活下去,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注定成为“励志”的对象吗?詹晓阳并不觉得如此。在他看来,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的“障碍”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突破自己因为“障碍”而设下的藩篱,相信可能的无限,而对于希望世界更加完整和美好的健全人士来说,除了正视他们的“障碍”和需求,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构信任,支撑他们相信,在社会的精彩舞台上,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能翩翩起舞、高声歌唱的一员。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林琳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 ☆ ☆   推荐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