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9-09-10 点击人次:4872
9月9日下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在广州市残联的组织下,200多位残疾人组成了“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现场唱响全套《黄河大合唱》。据悉,这是自《黄河大合唱》诞生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全部由残疾人合唱团及残疾人艺术家演唱全套作品。本次活动也是“羊城之夏”2019广州市民文化节重点活动之一。 广东狮子会2019-2020年度第二副会长郑子殷狮兄、全球服务团队统筹委员会(GST)主席杨建炜狮兄、广州第二代表处主任柯红玲狮姐、文化与艺术委员会主席黄键狮兄等多名会员应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邀请出席了本次活动。广东狮子会应急救援与宣教委员会安排狮友参加活动现场的志愿者服务。 排练出勤率达99%,比许多健全人合唱团都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为了表达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强烈愿望,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广大残疾人群众举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 由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演绎的《同一首歌》拉开演出序幕。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是一支残健融合的实验性少儿合唱团,队伍由两支特殊孩子的合唱团与一支健全孩子合唱团组成,旨在通过合唱活动帮助特殊孩子接触更多的同龄朋友,建立起融入社会的信心。 本次音乐会由团队展演、群众歌汇、《黄河大合唱》、歌曲大联唱等四部分组成。其中,《黄河大合唱》是音乐会的“重头戏”。组曲由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花都区残疾人合唱团、番禺快乐合唱团和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合唱团等五个团近200人组成的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联袂演唱。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呈现演出效果,合唱团每个成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坚持。他们无比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克服行走不便、声乐功底欠佳等众多因素的困难。不少人放弃了休息时间,冒着严寒与酷暑坚持不懈地学习排练,甚至在做家务时也争分夺秒练习。他们坚信勤能补拙,认真投入合唱团成员训练,平均出勤率达99%,比许多健全人合唱团出勤率都高。 坐着如何发声?特训效果让他感觉“不输健全人” 记者上周在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旁观了一次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排练,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团员需要坐在轮椅上、或拄着拐杖演唱。合唱指挥张栩筠说:“从气息的角度来说,坐着唱会比健全人站着唱吃力一点点。”但这不影响团员们的热情,从今年年初开始,每逢星期二、星期四的下午2时至5时,近40名团员都会来到排练室,风雨无改。“从日常的排练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认真。” 62岁的杨毅是其中一员。在杨毅1岁大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一个不幸消息:杨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他的腿部肌肉开始萎缩。接下来的61年,杨毅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但他自觉幸运,“排练室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和公交站都有1公里以上。我是开车来排练的,来回1小时。需要轮椅出行的团员花费的时间和体力就更多了,还有的团员驾驶残疾三轮车过来,碰上雷雨天,雨衣底下的衣服都能湿透,确实不容易,但大家都很坚持,因为热爱。” 他还记得年初得知要合唱《黄河大合唱》全套作品时的心情,“很激动,也知道能练下来就是奇迹”。虽然对作品主旋律很熟悉,唱低声部的他初期花了不少时间记谱。因为老师要求严格、水平高,他也给自己“加码”,在家里关着房门练唱。克服了记谱、音准等障碍后,团员们开始特别训练,练习坐着如何发声、而且是科学发声。 “第一次五团合排时,200多人的座位上都贴着名字,我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合唱!到第三次合排,已经像模像样了。” 杨毅说,《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给他最大的感触是“健全人能做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专家:《黄河大合唱》难度高,健全人唱下来也不容易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宣文处处长黄伟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州市残联成立30周年,同时又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而广州,还是《黄河大合唱》作曲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在这个背景下,市残联携手市合唱协会举办此次音乐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陈景辉表示,本次音乐会亮点有4个:首创性,全部由残疾人士演唱全套《黄河大合唱》是历史上首例;覆盖性,200多名残疾人士来自黄埔、番禺、花都、白云、越秀等区域;融合性,首次组成残健融合的广州融合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群众性,在“群众歌汇”环节中营造台上台下大联欢的气氛。 广州市合唱协会会长苗向阳是本次音乐会的音乐总监。他说,《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作品中的不朽名作。“作品拥有丰富的内涵及艺术上的高度难度,让健全人群众合唱演唱都不容易,残疾人能够把它唱下来应该是非常罕见的。” 演出结束后,苗向阳对这次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次演出超出意外地好。他表示每次排练都能看出来演出者们的进步,而今天这次演出除了有极小的瑕疵,其它表现都很好。独唱、对唱、朗诵这些单个节目都是残疾人演出的,十分难得。他能看出来这些残疾人很真诚,他们真切理解了作品,总体评价能打个九十分。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主任编辑、西北民族大学“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笑梅则表示,这展现出广州市高水平的残健融合工作,这些残疾人体现出的是“我们不方便,但感觉跟别人一样”,他们带给人们的是极大的触动,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更有信心。 据悉,广州市残联于2016年创办了全国残疾人的合唱品牌——广州残疾人合唱节。同年,广州市合唱协会开始与广州市残联一起打造市级水平的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并排除合唱硕士青年指挥家张栩筠、钢琴硕士青年钢琴家虞璇驻团指导。2017年,合唱团在“21世纪海上丝路合唱节”获得银奖,2018年在“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获得金奖,2019年在“第四届广州合唱节”获得银奖。
9月9日下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在广州市残联的组织下,200多位残疾人组成了“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现场唱响全套《黄河大合唱》。据悉,这是自《黄河大合唱》诞生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全部由残疾人合唱团及残疾人艺术家演唱全套作品。本次活动也是“羊城之夏”2019广州市民文化节重点活动之一。 广东狮子会2019-2020年度第二副会长郑子殷狮兄、全球服务团队统筹委员会(GST)主席杨建炜狮兄、广州第二代表处主任柯红玲狮姐、文化与艺术委员会主席黄键狮兄等多名会员应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邀请出席了本次活动。广东狮子会应急救援与宣教委员会安排狮友参加活动现场的志愿者服务。 排练出勤率达99%,比许多健全人合唱团都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为了表达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强烈愿望,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广大残疾人群众举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 由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演绎的《同一首歌》拉开演出序幕。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是一支残健融合的实验性少儿合唱团,队伍由两支特殊孩子的合唱团与一支健全孩子合唱团组成,旨在通过合唱活动帮助特殊孩子接触更多的同龄朋友,建立起融入社会的信心。 本次音乐会由团队展演、群众歌汇、《黄河大合唱》、歌曲大联唱等四部分组成。其中,《黄河大合唱》是音乐会的“重头戏”。组曲由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花都区残疾人合唱团、番禺快乐合唱团和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合唱团等五个团近200人组成的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联袂演唱。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呈现演出效果,合唱团每个成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坚持。他们无比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克服行走不便、声乐功底欠佳等众多因素的困难。不少人放弃了休息时间,冒着严寒与酷暑坚持不懈地学习排练,甚至在做家务时也争分夺秒练习。他们坚信勤能补拙,认真投入合唱团成员训练,平均出勤率达99%,比许多健全人合唱团出勤率都高。 坐着如何发声?特训效果让他感觉“不输健全人” 记者上周在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旁观了一次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排练,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团员需要坐在轮椅上、或拄着拐杖演唱。合唱指挥张栩筠说:“从气息的角度来说,坐着唱会比健全人站着唱吃力一点点。”但这不影响团员们的热情,从今年年初开始,每逢星期二、星期四的下午2时至5时,近40名团员都会来到排练室,风雨无改。“从日常的排练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认真。” 62岁的杨毅是其中一员。在杨毅1岁大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一个不幸消息:杨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他的腿部肌肉开始萎缩。接下来的61年,杨毅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但他自觉幸运,“排练室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和公交站都有1公里以上。我是开车来排练的,来回1小时。需要轮椅出行的团员花费的时间和体力就更多了,还有的团员驾驶残疾三轮车过来,碰上雷雨天,雨衣底下的衣服都能湿透,确实不容易,但大家都很坚持,因为热爱。” 他还记得年初得知要合唱《黄河大合唱》全套作品时的心情,“很激动,也知道能练下来就是奇迹”。虽然对作品主旋律很熟悉,唱低声部的他初期花了不少时间记谱。因为老师要求严格、水平高,他也给自己“加码”,在家里关着房门练唱。克服了记谱、音准等障碍后,团员们开始特别训练,练习坐着如何发声、而且是科学发声。 “第一次五团合排时,200多人的座位上都贴着名字,我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合唱!到第三次合排,已经像模像样了。” 杨毅说,《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给他最大的感触是“健全人能做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专家:《黄河大合唱》难度高,健全人唱下来也不容易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宣文处处长黄伟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州市残联成立30周年,同时又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而广州,还是《黄河大合唱》作曲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在这个背景下,市残联携手市合唱协会举办此次音乐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陈景辉表示,本次音乐会亮点有4个:首创性,全部由残疾人士演唱全套《黄河大合唱》是历史上首例;覆盖性,200多名残疾人士来自黄埔、番禺、花都、白云、越秀等区域;融合性,首次组成残健融合的广州融合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群众性,在“群众歌汇”环节中营造台上台下大联欢的气氛。 广州市合唱协会会长苗向阳是本次音乐会的音乐总监。他说,《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作品中的不朽名作。“作品拥有丰富的内涵及艺术上的高度难度,让健全人群众合唱演唱都不容易,残疾人能够把它唱下来应该是非常罕见的。” 演出结束后,苗向阳对这次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次演出超出意外地好。他表示每次排练都能看出来演出者们的进步,而今天这次演出除了有极小的瑕疵,其它表现都很好。独唱、对唱、朗诵这些单个节目都是残疾人演出的,十分难得。他能看出来这些残疾人很真诚,他们真切理解了作品,总体评价能打个九十分。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主任编辑、西北民族大学“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笑梅则表示,这展现出广州市高水平的残健融合工作,这些残疾人体现出的是“我们不方便,但感觉跟别人一样”,他们带给人们的是极大的触动,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更有信心。 据悉,广州市残联于2016年创办了全国残疾人的合唱品牌——广州残疾人合唱节。同年,广州市合唱协会开始与广州市残联一起打造市级水平的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并排除合唱硕士青年指挥家张栩筠、钢琴硕士青年钢琴家虞璇驻团指导。2017年,合唱团在“21世纪海上丝路合唱节”获得银奖,2018年在“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获得金奖,2019年在“第四届广州合唱节”获得银奖。
2023-06-01 9879
2023-09-13 8476
2023-07-03 6643
2022-04-26 6423
2022-07-12 5541
2023-08-22 5499